又是一年重陽節,志愿者雁姐早早地就為黑牛營子鄉敬老院的11位老人募捐來床品、食品和棉鞋,好趕在北方上凍前給老人們送去。聽說有些老人沒有枕頭,又讓商家趕工,裝了11個蕎麥皮枕頭。
10月13日,貼心服務隊的志愿者們一早就出發去養老院。
剛上初中的小志愿者特意為老人們買了水果,有些靦腆地分發到老人的手中,床頭。
細心的小伙子發現一位老人只有一只手好用,耐心地蹲下為老人穿上新襪子和鞋。
姐姐們與老人話家常,贊嘆他們勤勞樸實,把院子里的白菜種的飽滿而水靈。老人們也自豪地說,菜都是自己侍弄的,身體好的老伙伴們一起干活,一起照顧身體不太好的伙伴們,院子里種的菜基本上能自給自足,院里也有洗衣機,大家都自己洗衣服。
老人們穿的是統一的服裝,都很干凈。
院長說,我們這里很偏僻,你們是來這里的第一批志愿者。我們沒有護理人員,老人們都很自立,彼此照顧。有幾個身體特別不好的,大小便失禁,我們每天早上都用沙子、清水把房間清理干凈。
在為老人們換被罩鋪床時,志愿者們發現有的老人的棉被“滾包”了,怎么也抻不平。在返城的路上,雁姐和楊姐就敲定,回去就給老人們每人做一床新棉被,按照給自己家老人做的標準,用好棉花絮。農村冷,比平常的多加一斤棉花。
楊姐看到敬老院門口到公路還有段土路,怕冬天下雪泥濘,老人們不安全,又捐了錢修這段路。
路在黑牛鄉駐村的張書記的督促下,很快就修完了。張書記一直積極地聯系著我們,把鄉里的養老院推薦給志愿者。能感覺到他想為老人們干些實事兒的迫切和決心。
姐姐們要求商家2天的時間趕做11床棉被。商家是合作了很久的一個姐姐,當初被雁姐的事跡打動,總是為老人們推薦性價比高的床品。活也干的爽快麻利。其實一開始我不明白為什么雁姐和楊姐一定要這么著急,10月中旬的北方還不太冷呀。
10月16日,志愿者雁姐和楊姐又是一大早出發去養老院。
為什么總要一大早趕去呢?因為車程大概是一個半小時,早一點走,早一點到敬老院,把東西放下,還能有時間和老人們聊聊天,然后再趕在老人們吃午餐前離開。怕敬老院留飯,怕添麻煩。
這就是我們的志愿者,做志愿服務時從來都不嫌麻煩,但決不能麻煩受助的人。
在卸車時,院長說,少卸一套吧。我沒有反應過來,順嘴問,為啥?院長說,上次你們見到的那個打點滴的老人走了。我一下子明白過來,為什么姐姐們要求商家趕工,而商家的姐姐知道是給敬老院的老人們做的,也二話不說就開始行動,其實她們都心照不宣,怕有些人會蓋不上新棉被。這一床新棉被也許就是某個人在人世間最后的一床被。
生命有時很溫暖,有時卻又很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