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日報記者 趙金華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她們有著共同的名字——貧困母親。貧困、疾病、無收入來源,但是仍然在默默承受著生活之重,卻很少有人關(guān)心她們。那我能為她們做點什么?”
11年前的這個時節(jié),母親節(jié)前夕,僅僅緣于這樣一個簡單的想法,市紅十字會志愿者王雁發(fā)動7位志愿者,一起為貧困母親捐款捐物,自此走上了關(guān)注貧困母親的路。11年里,每年的母親節(jié),王雁都會和志愿者一道帶上鮮花及物資,去看望那些需要幫助的貧困母親。
時至今日,累計10萬余元的救助款物,已經(jīng)溫暖了近300位貧困母親的心。她們在王雁和志愿者的關(guān)注與幫扶下,燃起希望,重拾生活信心,微笑再次綻放。而這,是連王雁自己當(dāng)初都沒有想到的。
4月18日早7點30分,王雁和其他幾名志愿者在珠江大橋西側(cè)橋頭集合,經(jīng)過一番簡單的溝通,開啟了今年母親節(jié)前夕走訪貧困母親的一天。這樣的行動,對于王雁和志愿者來說,早已輕車熟路。夏雨小區(qū)、他拉皋村、義美家園……步伐雖然匆忙,了解的卻依舊詳細(xì)。在走訪的7個貧困母親的家里,有著幾近相同的困難,病、殘、無收入,一家老小生活維艱。
“我也是一個母親,也和她們一樣過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但是我比她們幸運的是,擁有正常的生活,家人健康,有著足以解決溫飽的工作,就是這樣普通的生活,對許多母親而言還是奢望。看著在生活里掙扎著的她們,我就想我要發(fā)起募捐活動,能募捐到錢要去幫助她們,如果募捐不到,拿出自己的錢也要去幫助她們。”采訪間隙,回憶起2009年的這一段過往時,王雁依然很興奮。她告訴記者:當(dāng)時我拿出1000塊錢,然而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活動發(fā)起不久就贏得了更多好心人的關(guān)注,他(她)們紛紛捐錢捐物,讓我一下子看到了我們周邊的溫暖和力量。今天其實我更要感謝那些好心人士,是他們讓我堅定了繼續(xù)走下去的決心。
當(dāng)日,在他拉皋村王玉蓮家,77歲的老人拉著王雁的手,一遍遍的說著感謝。這個家,兒子早逝,兒媳下落不明,幾年前王玉蓮的老伴因腦梗去世,為治病留下了一堆外債。去年20歲的孫子又遭遇車禍,目前生活不能自理,時刻需要老人照顧。這次雖然只是走訪,但是王雁和志愿者仍然為其送來了三畝地的種子和化肥,幫助解決春耕物資,在隨后的母親節(jié)還會為她送來款物。老人感動的幾度落淚,樸實的話語道出了感激志愿者、感恩社會、感謝好時代好政策的心聲。
一份關(guān)注,執(zhí)著了11年,猶如一股暖流,在朝陽大街小巷流淌著。鄭寶霞、王玉蓮、馬鳳云……在王雁的記事本上,密密麻麻的記著這些貧困母親的名字,家庭情況與住址,聯(lián)系方式等。每一個名字都凝結(jié)著一份關(guān)注,這是一種長久的牽掛。那一年,她們看到了朝陽縣羊山的貧困母親因為沒有房子,在菜地里蓋著簡易小土房,照顧著精神病兒子;那一月,她們看到了龍城區(qū)的貧困母親,夫妻雙雙身體不好,兒子在外地遇到車禍導(dǎo)致癱瘓在床;那一天,她們看到了電廠附近50多歲貧困母親身患乳腺癌,在胃癌丈夫去世后,自己乳腺癌刀口流膿的情況下,依舊為了兩個上學(xué)的孩子奔波著。
母親是一個偉大的字眼,但是如果在這個字眼的前面加上“貧窮”,則寫滿了無奈與辛酸。像王玉蓮這樣的貧困母親是不幸的,因為生活施加給他們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但是她們又何其幸運的趕上了好時代,得到著關(guān)注與幫扶。11年來,王雁和志愿者的足跡,已經(jīng)遍布朝陽,從建平、喀左、朝陽縣、再到朝陽城區(qū)。每年幾百公里的路線,早已編織成一幅美麗的公益畫卷,在朝陽近300位貧困母親的世界里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