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日韩亚洲精品中文字幕|精品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久|国产九色porn

造血干細胞捐獻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業務工作 > 造血干細胞捐獻
朝陽市第七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楊光磊捐獻紀實
發布時間:2014-11-10     分享到:

用愛心拯救生命

——朝陽市第七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楊光磊捐獻紀實

 

啟程篇:配型成功像中獎

“太好了,終于配上了,我同意捐獻!”,在經歷了血樣入庫、再動員、高分辨、體檢等系列環節及6年的等待后,昨日上午,市民楊光磊女士在《捐獻造血干細胞同意書》上鄭重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啟程赴沈,進入最終的捐獻環節,實現自己拯救他人生命的愿望。

楊光磊現就職于朝陽市規劃設計研究有限公司,從事財務工作。自2005年市二院洪書新、建平縣醫院郝希茹這對護士姐妹花首次成功捐獻后,對于朝陽市民來說,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白血病患者生命已不再是陌生的事。而此后隨著祁朋飛的第二次捐獻、鄭濤的第三次捐獻、田孝富的第四次捐獻和龍思曼的第五次捐獻,市民不僅僅是感動和敬佩,而是有更多的人積極行動起來加入到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行列。楊光磊是我市5000余名志愿者中的一位,此次她將赴沈陽463醫院完成捐髓救人的壯舉。

2007年,楊光磊在一次獻血過程中,發現有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倡議活動,一向具有愛心和社會責任感的她主動報名參加,并留下血樣樣本。 

今年4月7日,市紅十字會接到省干細胞中心的再動員通知,將電話打給了楊光磊,通知她,經過中華骨髓庫的檢索,她與一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詢問她是否同意捐獻。楊女士第一時間表示“太好了,終于配上了,這是能夠救人命的事,我同意捐獻!”

4月23日,省干細胞中心發來了高分辨檢測通知。4月24日,楊女士在高分辨檢測通知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并抽取了10毫升血樣,郵寄到患者的治療醫院進行高分辨檢測(高配)。記者了解到,此次楊女士簽下的《高分辨檢測知情同意書》不同于初次采樣簽署的《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同意書》,它代表捐獻者會義無反顧的履行自己的承諾,這一承諾也是對另一個生命的承諾,要有足夠的勇氣和愛心,來完成生命的鏈接。在這一環節,楊光磊還是沒有猶豫,當即表示同意。

5月14日,市紅十字會接到省干細胞管理中心《志愿者體檢通知》,立即安排楊光磊到市中心醫院進行規定項目的體檢,并將檢查結果進行了反饋。

6月19日,市紅十字會接到了《采集造成血干細胞計劃表》,說明楊光磊體檢合格,可按計劃安排捐獻。此時,供患雙方均按計劃開始了移植、捐獻的準備工作。記者了解,在這一環節,患者要經過超大劑量的清髓性化療,進入到層流室(隔離艙)等待輸入供者的造血干細胞,以重建造血系統,恢復免疫功能。據楊光磊的丈夫介紹,在等待捐獻的這段日子里,瘦小的妻子為了不影響捐獻,努力鍛煉身體,并增加食量為自己增加體重。楊光磊說,捐獻造血干細胞是在救人,這是我應該做的。是我父母的善良和具有愛心的公司在教育著我這么做,自己的造血干細胞就是對方患者重生的希望,我義不容辭。

楊光磊是一位“60”后,與愛人李彥林是大學同學,二人有一個女兒已在北京工作,此次捐獻她獲得了家人的支持。楊光磊說,能救人,將是人生中幸福的一件大事。萬分之一的相合率落到自己的頭上,家人都感覺就像是中了500萬的大獎。盡管擔心妻子的身體,但談起妻女,李彥林是一臉驕傲。李彥林說,自1997年開始,楊光磊就是一名無償獻血志愿者,今年6月,楊光磊以無償獻血2400毫升及捐獻28個治療單位的血小板的記錄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在母親的愛心帶動下,如今女兒也成為一名無償獻血志愿者。此次與楊光磊共同赴沈,并在捐獻期間照顧其生活起居的是她的一位好朋友王桂學女士。據王女士介紹,楊光磊是一位善良、樂觀、熱情,最喜歡幫助別人的人,她能夠捐獻造血干細胞,自己一點都不意外。她是一個普通人,卻用自己不平凡的舉動,感動了周圍的很多人。在楊光磊的愛心感召下,身為月嫂的王桂學放下手中的生意,決定陪伴朋友完成救人的壯舉。

楊光磊赴沈出發前,市紅十字會、文明辦、政府辦及楊光磊所在單位為其舉行了簡單的歡送儀式,并向楊光磊頒發了榮譽證書及慰問金,其所有單位還為其購買了營養品。下午1時,楊光磊在朋友以及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前往沈陽,洪書新、鄭濤、田孝富三位捐獻者也特意趕來為其壯行。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霍向東告訴記者,楊光磊是我市第7例參與造血干細胞捐獻的愛心市民,前6位都已經成功捐獻,他們的義舉將挽救更多的生命。

捐獻篇:一切正常,感謝大家的關心

7月12日,楊光磊前往沈陽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第三天,記者通過電話聯系上她,并對相關情況進行了采訪。從11日開始,楊光磊連續注射動員劑,目前一切正常。在接下來的兩天內,她還要每天注射兩次動員劑。

7月11日早,楊光磊在紅十字工作人員及朋友的陪同下,在進行簡單的體檢又抽了一次血后,便準備打第一針動員劑。此時,楊光磊大概得知,自己捐助的對方是一名正在北京接受治療,出生于1979年的患有白血病的男子。

楊光磊說,在打動員劑前,463醫院的醫生再一次介紹了采集的過程:因為人的造血干細胞大量存在于人的骨髓當中,為了便于采集,必須提前四至五天向供者體內注射動員劑,將造血干細胞動員到外周血當中來,這樣才能便于采集。注射動員劑對人體沒有傷害,但會出現一些發熱、肌肉酸痛、類似于感冒等癥狀,停藥之后會自行消除。之后,楊光磊再次在“志愿同意書”上鄭重的簽下自己的名字。記者了解到,楊光磊簽字后,在北京無菌艙中的接受捐助的那位男患者就將開始進行大劑量的化療,將其體內的白細胞全部殺死,這是一個致死性的處理,一旦開始,就不能回頭。

緊接著就是注射動員劑了。面對一切就緒的護士,楊光磊毫不猶豫的撩開了胳膊上的衣服,“這位護士的技術非常好,一點都不疼,不到一分鐘針就打完了,比我想象得好多了。”當日下午4點,楊光磊又打了第二針動員劑。隨后,醫生囑咐她要多運動,并給他拿了一些補鈣等藥物。昨日,記者與其電話連線時,楊光磊剛剛打完第三針動員劑。“我現在身體沒有任何不良反應,爭取將最好的造血干細胞捐獻給那位患者,我會努力配合的。”電話中,楊光磊的聲音聽上去很堅定。據了解,楊光磊每天需要打兩針動員劑,一共打四天,全部打完后就可以捐獻造血干細胞了。四天時間里,楊光磊每天都要至少“挨三針”——第一針,取血化驗;上午8點、下午4點各打一針“動員劑”。

只有“動員”出最健康、最優質、最具生命力的造血干細胞才能提高移植的成功率,增加患者的成活率。為了病榻上的等待移植的患者,這幾天,楊光磊都是在朋友王桂學的陪伴下待在自己的房間里。“對我來說只是身體付出一點點,挽救的卻不只是一個人的生命,而是一個家庭絕境重生的希望,任何困難都不會讓我退縮!”

本報關于楊光磊赴沈捐獻骨髓造血干細胞的報道后,不少與楊光磊熟識的親朋好友給她打去電話,表達對她的敬意和祝福。楊光磊說,愛人、女兒及自己工作單位朝陽規劃設計院的領導同事都對此次捐獻給予了最大的關心支持,希望朝陽人傳遞的這份正能量能夠讓遠方的患者堅強起來,克服一切困難,自己捐出的愛的種子快快讓他康復起來!電話中楊光磊表示通過本報對關心她的人表達感謝,同時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加入到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隊伍中來。

 “血液在體外循環了4531毫升,已經采集110毫升了,已經完成目標值2/3了,我現在感覺很好,謝謝大家關心!”,昨日上午11時,記者電話連線正在沈陽463醫院進行第一次造血干細胞采集的楊光磊大姐,她在朋友的幫助下,通過手機向關心她的人報告喜訊。

昨日上午8時30分,楊光磊正式在436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上午,記者與其通話了解整個捐獻過程。此時,楊光磊躺在病床上,床頭處有一臺血細胞分離機在輕微作響。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的手臂不能移動,因為手臂上有導管與血細胞分離機相連,陪護楊光磊的朋友王桂學只好拿著手機并放在楊光磊耳邊,這樣她才能與記者進行簡單的交流。楊光磊向記者描述,血細胞分離機上的各項數字在不停地變換,一旁的醫護人員目不轉睛地緊盯數字,并不時地對數據進行調節。隨著時間的推移,血細胞一點一點從自己體內被提取出來。采集過程中,楊光磊身體各項指標非常正常。“血液在體外循環了4531毫升,已經采集110毫升了,已經完成目標值2/3了,我現在感覺很好,謝謝大家關心!”11時,楊光磊愉快的表達了自己的感謝!

從醫學上來說,捐獻造血干細胞的過程,與捐血相比,除了劑量大小之外,并沒有太大的區別,抽取的過程,當然也會有點痛,也肯定對人體有些許的副作用,但是,這種副作用是微不足道的,譬如感覺到比較疲勞,都在可控制的范圍之內。楊光磊是一位無償獻血志愿者,此前,她每月都要捐獻一個治療量的血小板。楊光磊告訴記者,這次捐獻造血干細胞就相當于獻了一次血,如果說與獻血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稍微有點麻。自己在采集過程中沒有出現預計中的缺鈣現象,楊光磊說第一要感謝父母給了自己一個好身體,其次就是得益于自己堅持無償獻血,再次就是要感謝支持她的家人、朋友及同事。楊光磊大家現在都認為自己是在做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都在為自己祈福。現在,她希望這份祝福能夠傳遞給對方患者,讓他快快好起來。

能夠盡己所能挽救別人的生命,很有意義的事情。作為楊光磊的朋友,王桂學時刻在關心著自己的朋友,楊光磊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時候,她就陪伴在身邊。王桂學說,這次沈陽之行會成為最美好的回憶。作為一名“60后”,楊光磊對工作非常的看重,所以她拒絕了女兒請假回來照顧她的要求,女兒只能通過短信詢問母親的狀況,王桂學就幫忙回復短信向孩子報平安,王桂學說,她會把整個捐獻過程記錄下來,與親朋好友分享,最主要的是留給孩子,讓孩子知道她的母親很勇敢、很善良。

楊光磊告訴記者,采集過程中,她不斷接到來自親人、朋友、同事的電話與短信,都是朋友在旁幫忙回復,在濃濃的愛與關心中,她感覺自己很幸福。

凱旋篇:“愛心種子”運抵北京完成“生命對接”

“希望我的造血干細胞能夠挽救那位患者的生命。如果下次還有機會,身體條件允許的話,我還會選擇捐獻!”7月16日,市規劃設計院工作人員楊光磊完成了330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懸液采集。帶著楊光磊體溫的“生命種子”第一時間送往北京,救治一位白血病患者。

造血干細胞被譽為“生命種子”,捐獻造血干細胞需要很大的勇氣,但對于無償獻血志愿者楊光磊來說,“是件很平常的事情”。因為在過去的十七年間,楊光磊用無償獻血的方式溫暖了他人的生命。此次能用自己的造血干細胞救活一個生命,楊光磊內心此刻充滿了喜悅。7月16日中午12時,160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液采集成功,被迅速運往北京。加上15日第一次采集的170毫升的懸液,楊光磊共向對方患者送出了330毫升帶有“生命種子”的大禮,助他戰勝絕癥。順利完成了采集任務,楊光磊坐在病床上終于安心的笑了。她告訴記者,可以幫助其他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通過這次經歷也更加清楚捐獻造血干細胞是件很普通的事,和獻血差不多,并沒有往常人們想象的那么嚴重。

15日,第一次采集完成后,楊光磊送出的“生命種子”第一時間就被火速運往北京,注入到渴盼新生的患者體內。據醫護人員反饋說,患者及家屬對楊光磊這位素不相識的大姐非常感激,連稱自己雖然不幸患病,卻有幸遇到了好心人。患者自稱患病僅僅半年時間,就與楊光磊配型成功,并得到楊光磊的愛心捐助,給了他們新的希望。從此,楊光磊就是他們最親、最親的親人。

采集工作非常順利,與楊光磊的興奮相比,她的家人朋友更多的是擔心。在沈陽的幾天時間里,陪同她的朋友王桂學看得出楊光磊的小心翼翼。與大學同學闊別25年,再次在省會相聚,楊光磊放棄了同學游覽沈陽的邀請。“現在得保重好自己的身體,還有一條生命系在我身上呢。”

16日中午12時,造血干細胞采集結束。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在醫院向楊光磊頒發證書,并向他表示感謝。楊光磊是全國第3577位、遼寧第120位、朝陽第7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也是我市最年長的捐髓志愿者。

16下午2時,經過短暫的休整后,楊光磊就踏上了返回朝陽的行程。之所以如此匆忙,楊光磊說,是因為女兒的一句話。女兒說,母親捐獻過程的一些費用,是需要對方患者負擔的,如果身體沒有太多的不適,就盡快出院吧,讓對方將錢用在最有用的地方。楊光磊自豪的說,自己的家人都非常善良。夫妻雙雙有過下崗的經歷,家庭經濟不寬裕,有一段時間楊光磊還需依靠“十字繡”補貼家用。但楊光磊表示,經歷困難,讓她的家人更懂得珍惜。為了為對方節省費用,此次丈夫李彥林沒有陪伴在她的身邊。

16日晚6時,楊光磊回到朝陽,其所在單位朝陽市規劃設計院的同事及市紅十字會志愿者近50人在高速公路南站為楊光磊舉行了簡單的凱旋歡迎會,大家爭相與這位善良的大姐擁抱。“6年(2007年成為志愿者,記者注)漫長等待,終于成功為一名素不相識的白血病患者捐贈了我的造血干細胞,延續他年輕的生命,我感到無比幸運和幸福!”在歡迎儀式上,楊光磊的捐髓感言令人動容。一句樸實的“好人一生平安”,也讓楊光磊感受到了朝陽市民對捐獻骨髓的認知、認同,讓她感受了市民對她捐獻骨髓的關心。楊光磊說,大家的愛心讓她感到付出之后所收獲的快樂。

親身經歷了整個捐獻過程,楊光磊說,捐獻過程很正常,捐獻造血干細胞沒有傷痛,有的只是快樂和幸福。她呼吁每一位有愛心的市民,加入到中華骨髓庫這個愛心“大家庭”中來。

(遼寧省朝陽市   孫健)
下一篇:無